近日,市場有傳聞稱再融資政策將發生重大變化。其中,涉及到價格鎖定、發行股本、減持要求等。
根據記者獲得的信息,即將修改的內容包括:1、三年期鎖價定增,允許董事會前鎖定發行價格;2、證監會批文有效期由6個月放寬到12個月;3、定增規模由不超過發行前總股本的20%提升到50%;4、主板、創業板定增投資者由10名和5名放寬到35名;5、刪除原減持新規中要求定增解禁后12個月內減持不超過50%這條;6、對于創業板定增,要求連續兩年盈利改為一年,刪除此前募資使用良好的限制條件。
2017年2月中旬,證監會出臺再融資新規,從定價方式、融資規模、融資間隔對再融資做出了嚴格的限制。同年5月,證監會又出臺了減持新規,其中要求定增股東3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合計減持不超過總股本的3%,同時定增股解禁12個月內減持不得超過50%。
再融資新規和減持新規相繼出爐后,從供給端限制了上市公司融資的規模,使得定增融資規模在2017年大幅下滑的基礎上,2018年繼續下滑。
數據顯示,去年A股增發公司家數相較2017年有較大下滑,全年增發公司有266家,同比下降50.7%;增發募集資金累計7504億元,同比下降40.9%。
去年國慶后,監管層開始對再融資和并購重組松綁。去年10月中旬,證監會明確并購重組配套融資可以用于補充上市公司和標的資產流動資金、償還債務。去年11月9日,證監會宣布對再融資時間間隔的限制做出調整,允許前次募資基本使用完畢或募資投向未發生變更且按計劃投入的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不受18個月融資間隔限制,但相應間隔原則上不得少于6個月。
對此,北方一家券商投行高管坦言,“希望監管層再融資新規和減持新規進一步松綁。由于減持新規使得定增解禁減持周期被延長了,這對機構參與定增的熱情打擊很大,雖然目前市場活躍度增加了,但定增的難度依然不小。如果真的全面松綁,未來再融資規模將明顯增加,也有助上市公司通過增發和并購重組來做大做強。”
新時代證券研究所所長孫金鉅表示,“并購重組政策和再融資政策進入放松周期,目前來看再融資政策放松的程度遠小于并購重組政策,再融資政策有望進一步的放松。2019年再融資市場將迎來變革的一年,能否加速回暖跟政策的放松方向密切相關。未來隨著政策的逐步放松以及定增市場收益率的回暖,定增市場有望提前見底回升。”
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再融資和并購重組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可以提振業績,這對前幾年通過外延發展的中小創應該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