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不再是黃金時代,但也是白銀時代,”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周寧人針對資管新規之后的財富管理行業作了這樣的判斷。
5月21日,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今天發布了《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勝利之門再度開啟——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資管行業“急剎車”,加上數字化技術和非銀機構的蠶食,至2025年傳統銀行資管和財富管理業務收入將下滑18%。想要“翻盤”,銀行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加強人才培育。
中國銀行資管短板:幾十個人管上千億資產
資管新規這個“殺威棒”有多厲害?
報告顯示,2012-2016年,中國資管市場度過了黃金五年,管理資產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2%。其中銀行理財更是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年復合增長率高達75%。但是,2017年中國“大資管”市場突然急剎車,年增速下滑到8%以內。
報告稱,以“回歸本源”為主旨的資管新規落地,標志著中國過去五年建立在“監管套利和隱性剛兌”之上的“大資管”和“大財富”行業的超常規發展將告一段落,舊模式下發展起來的百萬億級存量業務應監管要求需在2020年前完成轉型。
與此同時,監管并非行業面臨的唯一挑戰,數字化技術正在顛覆傳統業務模式。麥肯錫預計,至2025年,傳統銀行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業務收入在金融科技的沖擊之下將下滑18%,資本收益率將因此下降30%。此外,非銀機構不斷崛起蠶食市場蛋糕。對于很多銀行家而言,行業似乎正在步入一個最壞的時代。
但是這個最壞的時代也可能孕育著最好的機會。首先,個人和機構的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需求仍然強勁。麥肯錫預計,至2021年,中國個人財富將達到158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居民非現金和存款的金融資產配置占比將不斷提升,從目前的51%左右提升到56%以上;同時機構投資者也在加速成長,過去五年其管理資產增速也達到了20%以上。
不僅如此,根據國際經驗,銀行憑借其強大的客戶資源、完整的賬戶體系和一體化的業務能力,在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領域優勢明顯。報告稱,銀行系資管占據全球前20大資管機構排行榜的半壁江山,并在全球前20大私人銀行排行榜上占據17個席位。提前引領轉型的國內銀行將很可能繼續成為未來中國“大資管”和“大財富”市場的主導力量。此外,互聯網金融監管趨嚴也為銀行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曲向軍表示:“銀行資管業務對于銀行具有重大戰略價值。放眼國際領先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股本回報率(ROE)普遍在20%以上,遠高于銀行業平均水平,同時其管理費模式帶來了穩定的收入,能夠很好地護航銀行穿越經濟周期。”
曲向軍稱,資產管理是典型的高投入高回報業務。以國際領先的銀行系資管公司為例,其資管業務的成本收入比一般都超過70%,主要投入集中在投研團隊和科技建設。但是,國內銀行對資管部門的投入普遍不足,對比國內目前管理資產規模超過2000億元的基金公司,員工基本都在400人以上,而中國多數銀行資產管理部只有幾十人,亟待加大投入。
再與國外銀行作比較。以摩根大通為例,2016年摩根大通整個資管公司有員工2萬人,其中將近1000人作分析、組合管理和市場策略。摩根大通全行有20多萬員工,5萬員工專職做IT和大數據,占比為17%左右,資管占了其10%左右的收入。而國內一家股份制銀行,全行幾萬名員工,資管部門100人不到,卻管理著上萬億資產。此外,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級別平均在職年限15年,人才流失率只有5%,是通過市場化的薪酬機制把他們留下的。而投入、人員、市場化機制、風控四方面,國內銀行都很薄弱。
財富管理是銀行“未挖掘的處女地”
除了資管行業,個人理財領域也在資管新規落地之后面臨調整。
“在過去的剛兌和非標驅動的財富管理中,理財產品到了瓶頸期,2018年開始會加速退出這個市場,而一些多元化的產品會進入到公眾的財富管理渠道,現在對銀行來講是面臨巨大的轉折點。”周寧人表示。
周寧人認為,未來五年雖然已經過了個人理財行業的黃金期,但也是個白銀期。公司的金融市場增速受到很大的挑戰,而個人的財富是抗經濟周期的,是相對穩定的,而且在持續的增長過程中,“對銀行來講,這是沒有被充分挖掘的處女地。”
麥肯錫報告顯示,中國居民資產配置中存款類比重逐年下降,到2017年占比已經下降到49%,但歐美國家這一比例是20%到30%之間,中國居民存款比例依舊偏高,個人理財占比上升空間大。
周寧人指出,中國銀行理財存在五個短板:
第一是用戶沒有分層,銀行客戶經理拿到新的產品都打一遍電話,不管你是中老年人群、家庭婦女還是白領,一刀切。
第二是產品體系單一,中小銀行第三方產品引入仍停留在公募基金和基礎保險產品階段,同時儲蓄和本行理財產品幾乎占財富管理金融資產絕大部分,很多理財還有剛兌性質,投資者意識不到超出固定收益水平要承擔風險。
第三是以產品銷售為導向,不考慮為客戶創造價值,客戶流失率高。
第四是合規風險突出,“飛單”頻發。
第五是團隊薄弱,能力不足。大多數國內銀行理財經理配置不足,所謂的貴賓客戶專屬理財經理,其實往往一個人需要服務800-1000個客戶,而國外領先銀行一名理財經理一般服務200以下的客戶。
曲向軍稱,中國的銀行家們需要掌握5點,來完成業務模式重塑和轉型,包括建立全市場投資能力,加強主動管理,驅動開放產品平臺建設和凈值化轉型;提升專業化咨詢顧問能力,加強研究和投顧團隊搭建;發揮客戶優勢與協同潛力,依托商行的客戶基礎和多元化業務構建差異化競爭力;大力投入人才團隊建設,基于以資管子公司為代表的組織創新,建立市場化人才機制;擁抱日新月異的金融科技,強化智能投顧、智能投研等新技術在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全價值鏈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