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昺南 曾鳴
鄭州商品交易所與地方財政合作“保險+期貨”項目又有新進展。8月27日,記者了解到,日前,省財政廳與鄭州商品交易所聯合印發《河南省花生“保險+期貨”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旨在保障我省花生種植面積穩定,加快花生種植經營規模化、產業化,防范因價格波動造成的花生種植戶收入受損,助推花生產業振興。
自2016年起,鄭商所開始支持開展“保險+期貨”項目試點,通過為農戶提供價格保障,幫助農戶形成穩定的收益預期。在前期試點的示范帶動下,2020年,省財政廳積極投入財政資金,主動聯合鄭商所開展三門峽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此次開展花生“保險+期貨”試點,屬于我省財政支農再次“加碼”。《試點方案》提出,持續探索“保險+期貨”模式,進一步完善重要農產品市場價格形成機制,防范化解市場價格風險。
根據《試點方案》,3個試點區域預計承保面積共計20萬畝,包括桐柏縣8萬畝、正陽縣8萬畝、開封市祥符區4萬畝。鄭商所與省財政廳聯合開展的試點項目均優先為花生種植規模化合作社以及從事花生種植的已脫貧仍然享受政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承保,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此外,參保主體均可享受到財政補貼。2021年花生價格保險保費由農戶自繳10%。在鄭商所預算范圍內給與補貼后,其余保費資金由各級財政共同負擔。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財政主導試點,不僅能為項目合規高效運作提供有力組織保障與穩定資金來源,而且還創新了農業補貼方式、推動花生保險由“保成本”逐步向“保價格”“保收益”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