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黨的二十大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因此,制造業對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作用,是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根基。對縣域來說,產業強則縣域強,產業興則人民富。制造業是縣域經濟的核心,是強縣富民之本,是推動縣域經濟“成高原”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河南縣域制造業發展態勢總體良好,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了一批特色突出的產業集群,涌現了一批提質增效成效明顯的優勢企業,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愈發凸顯。當前,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縣域制造業發展面臨市場需求變化加劇、企業經營壓力增加、科技創新基礎薄弱等更加復雜的嚴峻挑戰。在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的戰略背景下,河南要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以科技支撐縣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各地要結合縣域實際,立足產業基礎、創新能力和資源稟賦,進一步明晰、培育、壯大制造業,推動制造業做大、做優、做強,全面提升制造業發展帶來的經濟、就業和稅收效益,在全省一盤大棋與區域大合作中再梳理、再提升、再聚焦,探索以科技支撐的縣域制造業轉型方向和升級路徑。
開展內生式創新,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從河南大部分地區看,縣域制造業企業大多集中于產業鏈的生產制造環節,長期過度依賴成熟的技術輸入和固化的工藝流程,往往缺乏自主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企業基層創新能力被弱化,并存在諸多局限性。因此,要在縣域存量制造業企業中開展多輪科技創新動員活動,廣泛調動企業圍繞提升產品質量和提高生產效率開展技術研發、技術改造、中試等科技創新活動。積極落實河南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工作部署,通過開展精準幫扶、提升改造、引入專業科技服務機構等措施在縣域規上制造業企業范圍內普及科技研發項目。在縣域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大型企業的示范帶動下,鼓勵有條件的中小企業設立企業內部的技術研發中心,或與科研院所聯合建立研發平臺,嘗試開展輕量化、節儉式的科技創新活動,提高產品的先進性和后續的服務質量。加大對民營制造業企業創新的財政支持力度,對開展創新活動及取得的創新成果進行補貼和激勵。幫助和引導縣域制造業企業積極申報符合國家政策的各類科技攻關項目、技術改造項目等,爭取更多國家級、省市科技專項資金支持。
開展開放式創新,高效利用域外創新資源。科技創新具有高度集聚性,往往集中在少數發達地區,尤其是一些基礎理論的創新、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主要分布在科研實力較強的中心城市。縣域層面的科技創新則大部分為應用型創新,例如技術的推廣和實踐等。要引導河南縣域依托優勢資源積極對接“五區”“四路”戰略平臺,實現更高水平開放和更高層次創新,集聚鏈接外部創新要素資源,探索“科技創新在城市,產業化在縣域”創新模式,將先進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為縣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創新新動能。發展科創“正向飛地”,引導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在鄭州、沿海地區、發達地區等地設立域外創新中心,吸引本地企業入駐,利用核心城市的創新資源集聚優勢為縣域產業轉型升級服務。發展科創“反向飛地”,吸引制造業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科研院所、雙創孵化器等創新機構在縣域設立分支機構,打造縣域內外創新要素的連結紐帶。
開展鏈條式創新,以產業升級倒逼科技創新。長期以來,河南縣域制造業發展主要有兩種途經,一種是以農業為基礎的涉農制造業,例如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等,另一種是承接大中城市產業外溢和產業轉移形成的。與中心城市對比發現,縣域制造業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例如傳統產業比重較大、技術和產品層次偏低、民營中小企業為主等。當前,隨著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縣域與城市之間對優質制造業產業的吸引差距正在縮小。要充分利用縣域充沛的土地資源和便利的營商環境等優勢,高起點謀劃制造業發展規劃,搭建高能級產業載體平臺,建設標準化廠房、智能制造車間、博士工作站等,在新一輪產業布局調整中吸引高端制造業產業落地。以高端產業鏈帶動高端創新鏈,在引進高能級制造業的同時一并吸收高水平創新要素,提高產業鏈創新鏈協同水平,從點狀突破創新到鏈式創新,推動縣域制造業產業和創新的同步跨越式發展。
開展回歸式創新,激活本地人才創新活力。河南是人力資源輸出大省,大量在外求學、務工的豫籍人才已經成長為企業家、高管和技術骨干。河南縣域要重視在外豫籍人才這一特殊群體,以本地人才回歸帶動技術回歸,對接本地優勢產業,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推廣民權冷谷、汝州機繡產業園經驗,引導縣域根據在外本地人才所從事的主要產業培育壯大回歸式特色產業集群,以先進產業技術帶動本地產業升級。提高河南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區建設水平,優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培育提升返鄉創業的區域品牌,提升回歸產業層次。關注本地能工巧匠和產業技術工人的培育和成長,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激發老一輩產業工人、技術能人的創新創業激情,外送培養本地自有產業人才和創新人才,在培訓和學習中努力提升縣域制造業科技創新的智力支撐水平和創新活力。(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李婧瑗)
來源于:大河網(https://jr.dahe.cn/2022/11-14/113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