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身處健康的地球,人類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當前,所有環境、社會和經濟挑戰都相互關聯,人類必須緊急采取行動,共同應對全球性環境問題。多邊合作是守護地球家園的應有之義,各盡所能是守護地球家園的內在要求。雖然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壓力,但是國際社會不能因此放松對環保的要求,而要從綠色發展中尋找機遇和動力。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過去50年全球經濟增長了近5倍,但環境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本世紀全球變暖或使溫度上升3℃,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并使海水酸化,而與污染有關的疾病每年導致900萬人早逝,超過100萬個物種正面臨滅絕。
“只有身處健康的地球,人類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第五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稱,當前所有環境、社會和經濟挑戰都相互關聯,人類必須緊急采取行動,共同應對全球性環境問題。
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的共同夢想,加強地球保護行動、加快綠色發展刻不容緩。
多邊合作是守護地球家園的應有之義,今年一系列國際環境會議將凝聚各方共識,重塑人與自然的關系。全球最大的環境和自然保護會議——世界自然保護大會將在法國馬賽舉行,與會各方將明確大自然在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中的作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在中國昆明舉辦,國際社會期待大會通過兼具雄心、務實和平衡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成果文件,有效遏制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將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辦,屆時所有國家都要拿出更具雄心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碳中和愿景。此外,針對全球化學品和廢物污染,如何對其進行無害化管理、制定強有力的“2020后框架”也是今年環境領域的重要議題。
各盡所能是守護地球家園的內在要求,各國應承擔與自身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國際責任,最大程度強化行動。中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同時認真履行各項國際公約,作出鄭重減排承諾,將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并倡議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為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歐盟委員會發布《歐洲綠色新政》,鼓勵環境友好型投資,發出綠色低碳轉型的信號。美國將應對氣候危機視為優先事項,并重新加入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填補了協定缺失的一環。泰國、越南等鼓勵地方參與小規模循環經濟計劃,取得明顯成效。非洲多國禁止進口、生產、銷售和使用塑料袋,為減少“白色污染”作出貢獻。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雖然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壓力,但是國際社會不能因此放松對環保的要求,而是要從綠色發展中尋找機遇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