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若凡
發展鄉村產業,就是要讓農民有活干、有錢賺。2020年,我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108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00多元。如何發展鄉村產業、提高農民收入,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
數據顯示,僅我省首批創建的3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就吸引134.6萬農民入園就業,人均可支配收入2.1萬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0%。我省正在通過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聯農帶農,讓更多農民實現就近就地就業創業,多渠道增收致富。
富民增收為本凝聚發展向心力
4月20日,三門峽靈寶市寺河山林木繁茂,粉白色的蘋果花迎風綻放。寺河鄉閆村的海龍家庭農場“窩”在山洼里,經營規模200多畝。農場流轉和托管的土地,是靈寶蘋果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一部分。“這幾年政府支持力度很大,再努力干兩年,保守估計年產值200多萬元。”農場負責人張海龍說。
靈寶蘋果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總面積約350平方公里,800米高山最佳適宜區蘋果種植面積25萬畝。截至2020年年底,產業園總產值78.6億元,實現蘋果產值56.2億元。通過“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聯結機制,園內農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52萬元。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就要把產業鏈延伸的增值收益和就業創業機會盡量留在鄉村、留給農民,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申延平說。
創新鏈接機制打造利益共同體
在洛陽市孟津區送莊鎮梁凹村春雷農業園區內,13座陽光大棚內先期吊掛的菌棒正“蓄勢待發”。到4月底,玉木耳、羊肚耳、羊肚菌就能成熟。
春雷農業園區負責人王碩峰2019年年底返鄉創業。他投資建設的13個溫室大棚,預計每棚年產菌菇3萬斤,帶動貧困戶40戶,每戶入股5000元。農戶除了務工收入,還能當“股東”,拿到雙份錢。
孟津區委書記楊劭春說,讓農民“搖身一變”成為股東,參與公司的生產和經營,不但解決了農業轉型難、農村發展難、農產品銷售難以及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不清等問題,還增加了村民收入,增強了村民在家發展產業的信心。
近年來,孟津區堅持將果蔬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園內從事主導產業生產經營合作社430家、家庭農場12家;積極推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園內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等方式獲取土地流轉金、務工薪金、入股股金,戶均年增收2000余元。2020年產業園實現總產值27億元,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目前,全省共創建8個國家級、80個省級、187個市級、98個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我省正在通過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把鄉村產業發展起來,鼓勵更多農民參與進來,使現代農業產業園真正成為農民的創業園、致富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