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8日電 (記者杜燕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
保險如何服務“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如何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王濱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發揮保險優勢,推動“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與美麗中國建設,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守護人民美好生活。
發揮保險優勢 推動“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
當前,我國初步形成了以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以企業(職業)年金為補充,與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相銜接的“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
在王濱看來,目前養老保險各支柱之間發展存在不均衡等問題。其中,第一支柱已覆蓋近10億城鄉居民,占據主導地位,但養老金替代率偏低,全國平均不足50%;第二支柱覆蓋率有待提升;第三支柱發展較為緩慢,占比偏低,對養老保障的支撐作用不足。“有研究預計2025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口老齡化加速到來,發展第三支柱十分迫切。”王濱說。
為提升人民群眾養老保障水平,更好地發揮保險優勢,推動“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今年全國兩會上,王濱提交了《關于保險服務“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的提案》,提出了4點建議:
一是建議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吸引更多個人參與“第三支柱”養老,降低機構經營養老保險業務的負擔。
二是強化“三支柱”間的銜接轉換貫通。加快推進“三支柱”間共享信息,實現不同層次養老保險產品的便捷轉換和退出,方便居民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家庭結構、風險偏好等變化,統籌規劃和動態安排。
三是引導養老金融產品形成專屬優勢。針對第三支柱養老金融產品,配套出臺機制相容的會計準則、業績考核辦法等,強化養老金融產品的專屬屬性。
四是試點先行。加快推進業務創新,發展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產品,包括養老儲蓄存款、養老理財和基金、專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建議以先行試點的方式,探索多層次、多形態養老金融產品體系的業務新模式,更好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收入水平、不同風險承受能力人群的差異化養老需求。
發展綠色保險 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綠色保險具有生態環境損害補償和增益獎補、維護污染受害者合法權益、減輕政府和企業經濟負擔等功能,在美麗中國建設中具有獨特作用。
王濱表示,目前我國綠色保險以環境污染責任險為主,保費規模小,覆蓋率低,產品單一,企業投保和保險機構展業意愿不強,保險機制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優勢與作用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
為此,王濱建議:一方面是加快頂層實際的研究,解決逆選擇和自主投保意愿不足問題,推進綠色保險規模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是健全綠色保險發展的基礎設施,利用物聯網、5G等新型信息技術,為綠色保險產品的創新研發、費率厘定、承保理賠、風險評估、損失測算等提供數據支持。
王濱表示,一直以來,中國人壽將綠色金融作為服務實體經濟增長、穩定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助推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
王濱介紹說,2020年,中國人壽已通過“環責險”為1830家企業提供風險保障,為1.3萬家綠色產業企業提供財產風險保障近萬億元;新增綠色投資306億元,與華能集團合作成立首支百億元清潔能源投資基金、與國家電投共同出資設立清潔能源基金,兩支股權基金決策規模已經超過120億元;與國家電投聯合推進國家級清潔能源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向京津冀地區輸送綠色電力,保障2022年北京冬奧會綠色用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