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中心 > 行業資訊

    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河南農投金控

    地址:中國.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如意東路36號,農投國際中心5樓
    電話/傳真:0371-65718835
    在線客服:

    《人民網》登上高高的王屋山 ——探訪濟源新型集體經濟發展(中)

    2021-02-05 15:02:54


      濟源市王屋鎮蔬菜高山制種已經成了農業景觀。張琰琰/攝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澤遠 宋朝 黃紅立 見習記者 張惟一 通訊員 張琰琰

      從古到今,濟源就是個“神”一樣的存在。

      列子在《愚公移山》中倡導的“家庭集體主義精神”,依靠“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的家庭集體縱深感天動地,以致攻堅克難;當下人們口中的“濟源市”還有真正的官方大號叫“河南濟源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

      “示”是做出來,“范”是榜樣;“示”而“范”是濟源的價值體現。

      濟源示范區管委會委員、濟源市副市長侯波說:濟源從2015年就承擔了全國首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試點任務,通過深化改革,打牢了農村集體經濟的“基礎樁”;通過全域謀劃,把準了農村集體經濟的“定盤星”;通過探索創新,我們跑出了農村集體經濟增收的“加速度”。

      寓言中的王屋山還在濟源,王屋山下還有王屋鎮,王屋鎮有個西門村,西門村有個“薯樂民”農民專業合作社。1月27日,陽光明媚,“薯樂民”廣場上掛起晾曬的純紅薯粉條、粉絲,堪稱王屋一景!

      西門村196戶807口人,這是戶籍人口,真正常年生活在村里的人不過200多口,全村700多畝坡地已經退耕還林,還有650畝能澆灌的地誰來種?西門村黨支部書記張玉富說:650畝地由西門村經濟合作社以每畝600元的價格全數流轉。

      西門村經濟合作社是濟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新成立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集體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紅薯、辣椒、蔬菜制種、雜糧,合作社通過有序經營做到了土地有人種、農業有產出、產品高質量、集體有收益。

      

      濟源王屋鎮西門村薯民樂農民合作社的社員在加工紅薯粉條。張惟一/攝

      “‘薯樂民’除了加工集體種植的250畝紅薯,還購買或者代加工本村村民林下種的紅薯,鄰村村民也到這里加工紅薯。”張玉富說,2020年,西門村經濟合作社、“薯樂民”農民專業合作社、九久養殖專業合作社臨時用工支出了21.5萬元,留在村里的200多口人凡是能干活的都不閑著。

      “薯樂民”有20%的集體股份,九久養殖有90%的集體股份,加上西門村經濟合作社的其他收益,2020年,西門村集體經濟收益是116萬元。

      

      濟源薯民樂農民合作社的社員在推介“王屋西門粉條”。 黃紅立/攝

      2020年,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把西門村的河灘荒地整理成了300畝良田,伴隨這300畝土地資源蛻變為西門村的集體資產,西門村新型集體經濟發展又打開了一扇“希望之門”!

      王屋鎮有44個行政村,村名中多含“門、嶺、山、洼、溝”字,捋一遍村名就能感受到王屋山的層巒疊嶂,正是這種上天賜予的阻隔和封閉,讓濟源西部發展成了全國著名的高山蔬菜制種基地。

      封門村的塑料拱棚里,一棚是父本、一棚是母本,這些已經長出四五片葉子的制種白菜苗,開春后開始移栽,半年后制出種子。

      蘿卜、白菜、洋蔥、甘藍等,說起蔬菜制種,封門村的村民們都知道極其專業的“十字花科”,這個產業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也是封門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重要收益來源。

      封門村黨支部書記周勝利介紹說:封門村適合制種的耕地有1000畝,現在常年制種的有600多畝,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作為橋梁,上連購種公司、下接制種農戶,合作社從合約服務、技術服務、生產資料供給、銷售服務等多個環節從上家而不是農戶那里獲得服務費,這些服務費形成了村集體的經濟收入。

      2020年,一斤蘿卜種子的服務費是2元,一斤白菜種子的服務費是0.5元,一斤辣椒種子的服務費是0.1元,別小看這一毛兩毛、塊兒八角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封門村集體經濟單這一項的收入就達6萬多元。

      王屋鎮人大主席翟建中說:表面看收入不多,但意義重大,一個字“穩”。農村依托集體經濟組織重新回歸組織生產,上游放心;農產品銷售問題解決了,不鬧心;農民為壯大集體經濟作了貢獻,自豪有信心!

      

      濟源企業自主研發的甘藍大棚制種,采用這種大棚生產的種子,種子純度達99.99%以上,畝均增產30%以上。陳菊榮/攝

      王屋鎮共有1萬畝土地在做“十字花科”蔬菜制種,2017年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全鎮制種產業由原來的“單打獨斗”變成了“集體亮相”,呈現出“村村有組織、生產有章法、銷路有保障、家家能增收、人人露笑臉”的新農村格局。

      王屋鎮黨委書記雷紅說:村黨支部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是黨委政府農村工作的有力抓手,也是鄉村振興的有生力量,王屋鎮在搞好農村統一經營服務上,建立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確保了農民收益,增強了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增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穩穩當當地邁上了新時代鄉村振興之路。

      王屋鎮距離鄭州170公里,登上高高的王屋山,也難以看到鄭州的“大玉米”;不過沒有關系,如果看到了“王屋有禮”“王屋有機”這樣的農產品注冊商標,當然可以放心購買這些農產品了。

      理由:這些農產品來自“神”一樣的王屋山區240平方公里的王屋愚公故鎮,是王屋鎮35個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生產或者監制的優質農產品。

    公司地址:中國.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如意東路36號,農投國際中心5樓
    電話傳真:0371-65718835
    公司郵箱:lcvc2003@163.com
    河南農投金控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豫ICP備05007147號   營業執照信息公示
    性爱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