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中心 > 行業資訊

    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河南農投金控

    地址:中國.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如意東路36號,農投國際中心5樓
    電話/傳真:0371-65718835
    在線客服:

    《河南日報》“雙循環”對河南意味著什么?

    2020-10-22 10:01:01

    編者按: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當前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為我國應對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促進經濟長遠更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方向。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提出背景、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是什么?河南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將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河南日報成立新發展格局課題組,推出一組兩篇報道,今日刊發第一篇,敬請關注。


      □河南日報新發展格局課題組

      人類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個時期以來,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揮之不去,多邊主義和全球化經受挑戰……歷史,正站在新的節點之上。

      戰略調整,勢在必行。中國經濟走向何方?

      “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蘇。”“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

      從習近平總書記5月23日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經濟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到后來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從9月1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到近期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黨外人士座談會、基層代表座談會……新發展格局都是極為重要的內容。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分析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優勢、短板、重點等,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戰略性和指導性。

      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之舉和長遠之策,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前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昭示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預示中國經濟新里程的恢宏開啟。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必然選擇,也是歷史機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說,“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強國戰略,是更深層次改革、更高層次開放的必然路徑。

      回顧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波瀾壯闊的歷史,自20世紀80年代實施“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出口導向戰略以來,有效地推動中國經濟實現了以積極參與國際大循環為特征的持續高速增長。

      本世紀初加入WTO后,我國與世界的經貿關系,從以“賣全球”為主要特征的外循環為主導,逐漸向“買全球”與“賣全球”并行演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向擴大內需為主導的增長模式轉型,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個年份超過100%。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審時度勢,及時提出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經濟內生增長動力持續釋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態勢加快形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隨著外部環境和我國發展所具有的要素稟賦的變化,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而我國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國內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客觀上有著此消彼長的態勢。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并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基于客觀發展實際,洞察國內國際發展大勢,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戰略布局,是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的中長期戰略方向。這是一個以我為主、積極進取的戰略,既能使國內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也能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有觀點指出,“雙循環”或將成為“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底層邏輯。也有學者分析,新發展理念將滲透“十四五”時期發展全過程、各領域,成為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主線。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意味著供需更加匹配,資源配置上政府市場結合更加到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上虛實對接更加直接,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利用上內外更加協調,傳統經濟與新經濟發展上新舊更加融合。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新老產業都會受益,“老字號”的傳統產業會占有更多國內份額,繼續雄霸天下,風起云涌的新產業會在更加成熟的中國應用中橫掃千軍。內陸中心城市將會受益更快,資源、市場兩頭都在國內的新興行業將擁有更大優勢。

      按照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陳耀的分析,以內循環為主的經濟模式下,能夠有較好表現的地區,集中在內陸省份,重點區域主要是鄭州、武漢、成都、重慶、西安等城市圍起來的這一塊區域。這幾個城市都是國家中心城市,是重要的節點,發展勢頭都比較好。

      諸多利好,為提升河南在全國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打開了新的空間。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河南有什么優勢?

      樞紐優勢得天獨厚。以鄭州為中心的2小時高鐵圈覆蓋4億人口和市場,2小時航空圈覆蓋全國90%的人口和市場,6小時高鐵圈可覆蓋全國主要經濟區域。隨著“空陸網海”絲綢之路的快速推進,樞紐經濟能級和開放通道優勢將持續提升,作為內陸開放高地,在暢通國際大通道與連接國內大動脈的結合中,在開拓國際市場和深耕國內市場的統一中,河南可以更好發揮“循環泵”作用。

      消費需求和市場空間巨大。河南是典型的內需主導型經濟省份,當前有1億多人口,超過6500萬勞動年齡人口、2000多萬中等收入群體、760多萬戶市場主體,每年還有150多萬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新型城鎮化正處于加速發展階段。鄉村振興如火如荼,農業基礎設施的完善、農村公共服務短板的補齊,也造就巨大的內需空間。

      要素資源獨特豐厚。我省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分別占全國的7%和5.33%,市場主體規模居全國第5位,擁有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自主創新示范區、自貿試驗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國家級產業載體,LYC高鐵軸承、盾構機等世界一流科技成果,“河南制造”廣泛應用于神舟、蛟龍、高鐵、航母、港珠澳大橋等大國重器,勞動力、創新、產業載體等資源要素優勢突出。新基建與各地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抓準、抓緊,就能為經濟數字化轉型筑牢根基、為新經濟發展插上雙翼。再加上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疊加效應,河南有望爭取到國家更多真金白銀的支持。

      產業體系完備、集聚優勢突出。糧食產量穩居全國第2位,工業經濟總量居全國第5位,擁有40個工業行業大類、182個中類,是我國很多產業循環的發起點和聯結點。近年來,隨著制造業強省建設步伐的加快,河南先后實施“百千萬”億級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工業強基等重大工程,制造業總量穩居全國第5位、中西部地區第1位,綜合實力和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洛陽動力谷、中原電氣谷、民權冷谷、長垣起重機和衛材、鄭州速凍食品等產業集群國內知名,基本形成省市聯動、區域協同、產業鏈接發展的塊狀經濟模式。無論是供給體系還是消費市場,都能夠滿足規模經濟、集聚經濟的要求,具備依靠國內大循環為主的經濟效率基礎。

      高新精尖產業項目加快布局。招精引尖,白沙科學谷、龍湖金融島、鄭東新區智慧島大數據產業園、鯤鵬產業生態基地、人機智能創新研究院等一批影響未來的新科技、新產業落地布局,成為穩定產業鏈供應鏈運行的壓艙石、穩定器。鄭州與阿里巴巴集團深化戰略合作著力打造“中部數字經濟第一城”,與上汽集團合作打造具有世界產業地位的中國汽車鄭州品牌,等等。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快速發展應用,為新業態新模式增勢賦能。從購物到服務,從生產到銷售,各行各業加速“上線”“上云”,推動傳統生產組織模式重構、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河南面臨什么挑戰?

      挑戰往往與機遇同在。

      當前,我省仍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階段,產業能級偏低、供需錯配矛盾突出,既面臨國際高端供給的沖擊,又面臨國內沿海地區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擠占市場空間的風險,加上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等問題,直接影響了供需動態平衡,成為經濟循環的突出障礙。突破以下瓶頸,尤其顯得重要而必須:

      ——創新能力相對不足。創新實力不強、效率不高、環境不優問題成為突出“軟肋”。據科技部發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和《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19》,河南省綜合創新能力僅居全國第15位、中部第4位,其中,創新效率居全國第24位、中部地區末位;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居全國第19位、中部第5位。規模以上制造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技術亟待突破,傳統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46.7%,高技術產業的比重僅為9.9%。

      ——轉型升級的多種瓶頸。產業結構不優,發展新動能不強;產業整體層次不高,多數產品處于產業鏈前端和價值鏈低端;外向型產業單一;高新技術企業嚴重缺乏,科技創新能力與內循環的要求不匹配,創新驅動發展面臨人才、資金等諸多困境。

      ——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較低。千億級以上主導產業集群數量依然較少;萬億級和千億級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傳統行業,新興產業領域比重較低;產業鏈協同水平相對較低,還未真正形成“龍頭+配套”“原材料+制成品”集群發展模式,產業鏈的某些關鍵環節還被省外企業掌控。

      ——供需兩側的多種制約。供給側,產業鏈、供應鏈梗阻,循環不暢加劇企業經營困難。需求側,部分消費需求被暫時抑制,消費意愿降低,尤其聚集性消費還沒有恢復到正常狀態。

      ——結構性與體制性問題同在。傳統產業占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點少,科技創新能力弱,轉型升級步伐比先進地區慢;影響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依然較多,營商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尚需努力,有利于新經濟成長的“土壤”尤需培厚。

      ——收入水平低與民生資金掣肘。收入低,消費少,社會零售品銷售額下降,受疫情影響出現就業鏈中斷現象。實體經濟面臨困難較多,融資難融資貴在當前形勢下更加凸顯。一些縣(市、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負增長,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面臨較大壓力。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河南大有可為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個大命題,也是一張大考卷。面對一系列系統性深層次變革,啟動內需動力,提升數字經濟,加快產業重構,加速區域洗牌,凡此種種,都是對治理智慧與治理能力的考驗,不僅需要自我調整和變革探索,而且需要完善區域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保證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握危與機的辯證關系,發揮“雙循環”中于我有利的優勢,揚己所長、補己所短,既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需兩端共同發力,推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構建內循環產業體系。瞄準具有市場優勢的產業鏈,通過重點打造堅強的日用消費品供應鏈、自主可控的優勢產業供應鏈、擁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興產業供應鏈,以及5G、區塊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未來產業供應鏈,向更加強大、智慧、安全的產業鏈體系邁進。

      打造創新型企業體系。圍繞“556”產業體系,著力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在行業具有重要影響和控制力的創新龍頭企業。依托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培育一批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

      轉動內循環動力引擎。抓住我省超級消費市場優勢,通過增加高端化、個性化、定制化、功能化的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以新供給引領新消費,并推動制造業服務化,發展新型消費模式和業態,以河南創造、河南質量、河南品牌激發潛在消費活力,構建供需平衡、產銷一體化的生態閉環和新消費體系。

      打造優勢產業集群。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和創新資源,培育一批“百千萬”億級優勢產業集群,打造萬億級裝備制造、食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5000億級汽車制造、新型材料產業基地。

      發展新型基礎設施。通過建設全球信息通信樞紐、先進產業創新基地,建設智能化終端設施,打造鄭汴同城“智慧大腦”等,前瞻性布局新網絡、新設施、新平臺和新終端等新基建,構筑穩定生產與供應的強勁支撐。

      推進流通降本增效。通過構建“2+18”物流樞紐布局體系,發展公轉鐵、多式聯運、倉配一體等,為制造業集群和商貿活動提供全鏈條物流服務,同時發展綠色低碳智慧物流,建設專業便捷物流服務網絡體系。

      未來已來。

      只要我們保持強大的戰略定力,增強信心、迎難而上,沿著黨中央指引的方向砥礪前行,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把握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堅韌不拔走下去,踏踏實實干下去,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能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課題組成員:劉雅鳴 孫德中 萬川明 劉玉梅 柯楊 薛世君)


    公司地址:中國.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如意東路36號,農投國際中心5樓
    電話傳真:0371-65718835
    公司郵箱:lcvc2003@163.com
    河南農投金控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豫ICP備05007147號   營業執照信息公示
    性爱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