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我省在全國率先對充電設施運營企業實施省級財政獎補,每年每樁享受獎補的電量不高于10萬千瓦時,初步核算每年每樁平均補貼在3000—5000元。
“十三五”以來,我省積極推動充電樁建設,基本滿足了社會需求。但由于充電樁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城市規劃、建設用地、建筑物及配電網改造、居住地安裝條件、投資運營模式等多個方面,利益主體多,推進難度較大,目前主要存在“落地難、找樁難、充電難、運營難”等方面問題,制約著我省充電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
《措施》依次破解相關難題。圍繞“落地難”,推進示范性集中式公用充電站建設,各縣(市、區)至少建成1座示范性集中式公用充電站;圍繞“找樁難”,以省充電智能服務平臺為支撐,搭建覆蓋全省的“中原智充”智能公共充電網絡;圍繞“充電難”,對新建集中式公共充換電站,實行“就近接入”,涉及土建工程或新建電力配套工程的平均辦電時間壓縮至40個工作日以內;圍繞“運營難”,對公共公用充電設施運營主體按照充電量多少給予運營獎補,獎補對象主要包括公用快速充電樁、提供分時共享服務的專用充電設施。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充電樁運營獎補機制系我省在全國首創,旨在破解充電樁“重建設、輕運營”的現狀,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由原先的一次性建設獎補重點轉向運營補貼,防止充電樁以次充好、套補騙補等問題。
40個
涉及土建工程或新建電力配套工程的平均辦電時間壓縮至40個工作日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