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是真的太火了!
一、科創板上市門檻相對較低,新三板、港股等公司熱情高漲
科創板上市不需要必須盈利,上市門檻比其他A股板塊低,港股公司、新三板公司一個個都坐不住了。
目前,科創板的提供“五選一”的上市門檻,市值低于15億元但不少于10億元的,要求必須盈利;市值高于15億元的,不要求盈利,虧損的企業都可以上市。科創板上市門檻較低,其提供“五選一”的上市條件如下:
1、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1億元;
2、預計市值不低于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2億元,且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合計占最近三年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3、預計市值不低于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不低于1億元;
4、預計市值不低于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億元;
5、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并獲得知名投資機構一定金額的投資。醫藥行業企業需取得至少一項一類新藥二期臨床試驗批件,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并滿足相應條件。
由于門檻相對較低,于是很多符合條件的企業躍躍欲試,欲申請科創板,十分火爆。已經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宣布在科創板發行股票融資,而新三板企業2018年扣非后凈利潤下降58.9%、且金額僅僅470萬元,也宣布要申報科創板。
二、香港主板企業宣布沖刺科創板
3月8日晚間,港股主板公司——復旦張江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已作出決議,公司擬在中國向有關監管部門申請,向符合條件的詢價對象及在上交所開設證券賬戶的科創板合格投資者以及符合證監會、上交所規定的其他投資者,配發及發行不超過1.2億股每股面值0.1元之A股,及向上交所申請A股上市及買賣。已經在香港上市了,還要回內地融資,看來科創板吸引力十足,起碼融資市盈率等要有優勢,否則回內地融資就虧大了。
復旦張江2002年8月在港首發上市,其主營業務是在中國從事生物醫藥的創新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為客戶提供合約制研究、制造及出售醫療產品,以及提供其他醫療服務。復旦張江的官網介紹則顯示,其于1996年11月創建于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企二期創業投資企業和上海復旦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等企業和大學為公司股東。wind顯示,以3月8日的收盤價計算,復旦張江的總市值約合人民幣47.億元,符合科創板的上市條件。
三、新三板企業熱情高漲,2018年扣非后凈利潤470萬元、且下降58.9%的企業擬申請科創板,中金為輔導券商
此外,新三板企業也興趣盎然,已有4家新三板企業江蘇北人、金達萊、先臨三維、大力電工已發布相關公告,擬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
2月27日,先臨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臨三維”,代碼830978)公告IPO上市計劃,向中國證監會浙江監管局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備案登記材料,輔導機構為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據中國基金報、e公司訊,先臨三維計劃赴科創板上市。看了看先臨三維的財務指標,只符合科創板的上市條件,2018年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僅僅470萬元。
先臨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4年成立,專注于3D數字化及3D打印技術。公司累計投入約5億元資金進行技術突破,截至目前公司擁有金屬、塑料、樹脂、生物材料和細胞等多種工藝的3D打印設備系列以及各類精度和用途的3D掃描設備系列,形成面向工業制造、教育消費、生物醫療等多個應用方向的20多款自主3D掃描與3D打印產品,形成了完整的產品鏈,同時在杭州、南京、佛山、溫州、威海、重慶、海門、邵東、徐州、彭州等10多地開設線下3D打印創新服務中心。
最近三年先臨三維連續盈利,不過扣非后凈利潤出現較大波動,盈利不大穩定。2015年、2016年、2017年,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514萬元、2398萬元和1144萬元,不過營業總收入呈現持續增長的良好趨勢。
先臨三維2018年營業收入增長13.54%,但營業利潤等出現大幅下滑。根據先臨三維(830978)2月27日公告的業績快報,其2018年營業收入為4.12億元,實現營業利潤831萬元,相比上年下降79.23%,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470萬元,相比上年下降58.9%。
截至2018年3月8日,先臨三維總股本3.12億元,收盤價為6.83元,總市值21.33億元。此外,先臨三維2017年度報告披露,2016 年度、2017年度研發費用分別為44,658,371.00 元、61,981,330.57元,占公司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4.26%、17.09%。因此,先臨三維符合科創板上市條件中的五選一中的“預計市值不低于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2億元,且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合計占最近三年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的規定。
有些企業其實已經成立十幾年甚至二十多年了,還沒有發展壯大,除了上科創板圈錢外,恐怕還是要在研發和經營上下大功夫,否則企業壯大發展永遠是空話;另外,除了鼓勵科技企業登陸科創板外,恐怕如何建立約束激勵機制,使得科創板企業做大做強,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這才是關鍵,而不要淪為圈錢的一個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