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可謂中國金融業的“多事之秋”。監管體系改革、擴大開放措施出臺、系統性風險防范、科技創新深入等事件,讓金融業度過了不平凡的一年。
展望2019年,各種新舊因素將如何影響金融業?普華永道將從十個方面,暢想發展新局面。
1.新監管體系逐漸發揮作用,系統性風險防范可期。
過去一年,隨著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以及原銀監會和原保監會合并為銀保監會,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與調整已基本到位,“一委一行兩會”的新框架成型。2019年,預計新的監管框架將逐漸發揮作用,宏觀審慎監管、功能監管、行為監管和穿透式監管等新理念將得到更專業和高效的貫徹,各監管部門之間的協作也將更步調一致,這將有助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提高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2.擴大開放措施逐步落地,外資金融機構影響力穩步提升。
2018年初中央領導層曾表明會推行力度超出市場預期的改革。話音未落,旨在擴大外資市場準入、放寬外資持股限制和促進資本市場跨境交流的新一輪金融業開放措施陸續出臺,至年末首家外資控股的券商和保險公司相繼獲批。2019年,隨著相關政策進一步落地,將有更多合資金融機構由外方控股,外資金融機構也將擴大在中國的影響力,在市場競爭、渠道、產品與服務、客戶體驗、科技創新等領域給行業帶來新機遇。
3.銀行資產質量繼續承壓,風控仍不可掉以輕心。
近年來經濟下行,銀行業的信貸資產質量指標表現反復,不良貸款率穩中出現反彈,不良貸款額則持續增加。銀行業雖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范化解信用風險,資產質量承壓仍然較重,某些行業、區域的風險持續暴露。另一方面,債券市場的違約和中美貿易沖突帶來的不確定性,也讓市場上的整體信用風險上升。2019年,銀行業對于資產質量的風控仍不可掉以輕心,很可能需要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增強風險覆蓋。
4.銀行理財子公司相繼設立,大資管行業邁入競爭新時代。
《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或“資管新規”)于2018年正式出臺,對我國“大資管”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指導意見》以及后續頒布的相關法規,統一了銀行理財、信托、公募基金等資管類產品的監管和運營要求,并強化了投資者保。2019年,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相繼設立,資管類產品將呈現出規范化、智能化和多元化的特點,各類產品的競爭也將邁入更公平與透明的新時代。
5.保險業穩步轉型,邁向高質量增長。
過去一年多,保險業在“保險姓保”的指導方針下,普遍以回歸本源為發展主線,大力發展保障型產品,加大服務實體經濟、承擔社會責任的力度;與此同時,各家保險公司在產品開發、風控、公司治理和科技應用等方面也進一步強化,以高質量、高效率發展為目標探索轉型。站在2019年新的起點展望未來,壽險保費收入將回歸正增長,健康險持續迅速發展,產險非車業務的多樣化專業化發展趨勢明顯,車險業務質量的提升依然是各家產險公司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6.科創板引領創新經濟與資本市場乘風入海。
2018年末中央高層宣布將設立科創板和并試點注冊制,并作為2019年重要工作目標。科創板將瞄準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注冊制則是資本市場充分還原市場屬性、尊重投資者價值判斷的表現。2019年,科創板將令科創企業獲得更多形式的資金支持;試點注冊制則可以使新股發行節奏和價格更加市場化,讓資本市場體系更加完善,有助于創新型經濟的發展。
7.籌建金融科技子公司成風,科技金融商業模式從C端轉向B端。
過去一年多傳統行業正加速向金融科技領域進軍,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應運而生,大型電信運營商也不甘示弱成立相關子公司。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科技企業的商業模式呈現出了由消費者端(“C端”)向企業端(“B端”)轉變的態勢,金融科技的估值判斷正從傳統的以流量獲客為導向轉變為利潤導向,服務B端成為重點。2019年,預計金融科技企業(“T端”)賦能B端、服務C端(“T2B2C”)將成為主流商業模式。
8.綠色金融促進企業戰略轉型,開啟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在最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六大穩定”的宏觀政策目標下,市場對綠色金融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綠色”不再僅僅是情懷,更是為企業創建信任,改善投資回報,降低投資下行風險的一條“終南捷徑”。伴隨綠色金融行業管理規范的逐漸完善,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產品的相繼推出,2019年綠色金融的發展將更上一層樓,助力“藍天計劃”。
9.普惠金融受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業務做大做強。
2019年伊始,人民銀行即宣布降準和創設定向中期借貸便利、釋放萬億資金,同時降低普惠金融降準的門檻,以支持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的發展。同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接連考察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普惠金融部并主持召開座談會,強調要加大力度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得益于政策強有力的支持,以及相關事業部的設立,預計今年將是各家金融機構把普惠金融做大做強的一年,讓更多的“三農”及小微企業受惠。
10.新科技加速技能提升,金融從業員轉型勢在必行。
人工智能及相關科技在取代現有工作崗位的同時,也能創造大量新就業。普華永道預測,未來20年新技術對我國就業的總體影響相當于凈增加約9,000萬個就業崗位,換言之變化將以結構性為主,現有勞動力的技能提升是關鍵。近一兩年隨著對新科技的投入和應用,我國銀行業面臨人員結構調整,保險營業員的規模將見頂,券商減員的情況也時有出現。我們的總體判斷是,未來新科技對金融就業總體上的影響也是結構性的,未來的從業者需要復合型人才。2019年,應是金融從業人員加速轉型的一年。